不用花大錢!49歲阿姨「每天起床吃一顆它」 4個月後「血壓、血脂狂降」肝功能變正常
來自武漢的49歲劉姐,平常是在市場賣菜的,起得早、說話大聲、做事利落,身體一直算健康,就是中年後氣力差了點,臉色沒那麼紅潤了,特別是早上起床時,總感覺嘴苦、肚脹、手腳有點沉,飯也不太想吃。她家人也勸過,要不要去醫院查查,是不是腸胃有毛病?直到一位老顧客跟她說,可以試著吃一物看看,劉姐便照做天天吃...
那天,她在擺攤時,聽到一個老顧客說:「番茄好,能清火、通便、還對血壓有幫助。」那人還強調要生吃,說炒熟了就沒效果。劉姐一聽覺得挺有意思,乾脆從那天起,每天早上起床先抓顆番茄,洗洗就啃,一開始只覺得很開胃,沒什麼別的變化,但吃了兩周後,她忽然發現——早上起床嘴不苦了、肚子不漲了,上廁所比以前順暢得多,原來三四天不通,現在一天一次很規律。
如此堅持了四個月,她去社區醫院做體檢,結果醫生把報告翻了幾遍,說血脂下降了不少,膽固醇也往下走,連肝功能指標都比半年前正常不少,問她是不是最近吃了什麼補品?劉姐笑著說:「沒什麼補品啊,每天早上就吃顆番茄。」醫生還不信,說你別開玩笑。
番茄這個東西,看起來普普通通,價格也不貴,平常大家都是拿來炒雞蛋、燒牛腩,誰也沒太當回事,但生吃番茄對身體的影響,真是被不少人低估。它裡面有個核心成分,叫番茄紅素,是一種強力的天然抗氧化劑,能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這東西積多了會讓細胞老化、血管變硬、皮膚變皺,甚至跟癌症掛鉤。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一研究表示,他們追蹤了將近5萬名中年男性,發現那些每天攝入番茄紅素較高的人,得前列腺癌的風險明顯降低。而番茄紅素含量最高的來源,就是生吃番茄。
一旦加熱過度,這種物質反而會被氧化破壞,保留下來的量就少了。而劉姐的做法,剛好保住了最原始的番茄紅素,又有番茄本身的維生素C、鉀元素、膳食纖維。至於劉姐的血脂為什麼會降?一是番茄的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在腸道和膽汁結合,促進膽固醇的排出,特別是對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效果挺明顯。二來是它的鉀離子含量高,對鈉有一種「對沖」作用,長期吃會調節血壓、減輕心臟負擔。
有人做過實驗,對比每天吃一顆大番茄的人、和不吃的人,8周之後,血清膽固醇平均下降了8.4%,甘油三酯下降接近12%!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劉姐的皮膚變得細膩,照鏡子時臉上亮了點,這並非心理作用,而是維生素C與番茄紅素協同抗氧化的結果。皮膚的老化、黑色素沉積、本質上都是自由基在搗亂,而番茄剛好能攔住這條路,有日本研究說,連續食用含番茄紅素的食物8周,臉部細紋改善率達到26%。
還有一點劉姐最滿意,就是胃口變好了。這個變化醫生解釋說,是跟胃酸分泌平衡有關。番茄的酸味,能刺激胃液分泌,但不像醋那種強刺激,而是溫和調節,再加上果膠成分,有助於腸道蠕動,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更有趣的是,番茄具備一定的「天然利尿」功效,這對患有輕度水腫的人群而言、極為友好。劉姐早上臉腫、腳腫的毛病明顯緩解,是番茄本身就帶點這種功能。
鉀含量高的食物,有助於我們身體將多餘的鈉排出,從而減輕細胞間液滯留狀況,對健康有所好處。尤其對中年女性來說,激素水平變化後,水鈉滯留更明顯,番茄算是個便宜好用的「食療」選擇。但醫生也提醒,不能吃得沒節制,有的人腸胃比較敏感,生吃太多番茄,可能會引起胃酸過多、反酸或者腹瀉,且番茄性偏寒,手腳冰涼的人吃多了可能會出現胃寒、痛經等情況。
劉姐的這四個月,沒吃藥、沒打針、沒上健身房,就靠每天早上一個番茄,讓身體轉了彎。那麼問題來了,番茄確實好,但如果一個人胃不好、腸胃敏感,有沒有什麼「調和」的吃法,既保留營養又不刺激腸胃?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