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偷玩遊戲!41歲影后沒生氣「還獎勵多玩20分鐘」 網友聽後不禁感嘆:育兒手段太高招~
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如何對待錯誤比犯的錯更重要。
如今,各類電子產品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充斥於每個家庭,而孩子作為對電子產品「零抵抗力」的群體,自然就成了爸爸媽媽們的重點關注對象。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曾擔心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於是定下了各種規劃,如限定玩手機的時間等等。但是這些規則真的可以限制住孩子嗎?
如果孩子違反了規定,偷玩了電子產品,你會如何處理呢?
前段時間,孫儷便遭遇了這種情況。她規定孩子們只能在周末玩遊戲,周一到周五是不能玩的。可是這天,兒子等等卻偷偷告訴她:
「媽媽我要告訴你一個事情,你不要說我好嗎?剛才你不在的時候,我玩了一會兒遊戲……」
固然害怕媽媽生氣,但等等還是勇敢的講出了實情。孫儷聽完,不但沒有發怒,反而告訴等等:因為你的誠實,媽媽要獎勵你多玩20分鐘遊戲。
等等先是一愣,隨後非常高興的和妹妹分享了這件事。孰料,沒一會妹妹也來跟媽媽坦白。原來在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妹妹也偷偷玩遊戲了……
看到這裡,不禁感嘆「娘娘」的育兒方法,只用一個小小的獎勵就給兩個孩子種下了誠實的種子,並且很好的規避了一場親子間的糾紛。
正所謂:「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要想要孩子有好的品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不能讓自己被怒火裹挾,訴諸於冷語暴力,因為這樣做不僅無法很好的解決問題,還會造成親子間的裂痕。
對於孩子來說,有一句話說的很好:「犯錯不可怕,怕就怕你犯了錯還不承認。承認錯誤,是改正錯誤的第一步。」
在法國的一個家庭,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孩子放學後回到家,看見媽媽不在,便在客廳玩起了籃球,正玩得開心的時候,一不小心將花瓶打碎了。孩子嚇壞了,這可是媽媽最喜歡的花瓶,他慌忙把碎片撿起來,並且用膠水將花瓶粘了起來。
沒一會兒,媽媽回來了,一眼便看到了花瓶的裂痕。媽媽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
孩子連忙否認,並說:」不是我打碎的,是一隻小野貓不小心把它碰到了地上,我把它粘了起來。」
媽媽很清楚,孩子在撒謊,卻沒有拆穿他。
晚飯後,媽媽把孩子叫到了書房,並且遞給孩子三塊巧克力:「這三塊巧克力,一塊巧克力是獎勵你發揮想象力,杜撰了一隻小貓;另一塊巧克力是獎勵你動手把花瓶粘了起來;最後一塊巧克力是媽媽向你道歉,是媽媽沒有放好花瓶,希望你沒有被摔碎的花瓶驚嚇到。」
男孩接過巧克力,不發一語,若有所思。
從此以後,這個男孩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現在眼前。
面對孩子的欺騙,如何創造他「可以誠實」的空間,而不是執著於「揪出謊言」,才是每個父母最值得學習的教育藝術。
貳
真人秀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節目組對孩子們進行了「安全測試」,即通過模擬情境測試孩子會不會給陌生人開門。
何潔的孩子七寶就是被測試的寶貝之一。
當節目組安排的「壞人」敲門時,獨自在房間里的七寶忘了媽媽「不準給陌生人開門」的叮囑,給陌生人開了門。事後,面對媽媽回家後的詢問,七寶搖頭否認開過門。
其實,這種事情生活中常有,絕大多數孩子都曾經撒過這樣或那樣的謊。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李康教授團隊研究發現:2歲孩子中,已有30%會撒謊;到了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說謊一定要採取嚴厲,因為他們覺得撒謊就意味著孩子學壞了。
但其實,「說謊」並不能和「學壞」划等號,「說謊」不僅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必經階段。
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說謊」行為透露出的是不同的訊號。父母面對孩子「說謊」的行為,關鍵是要區分孩子是正常的說謊還是不正常的說謊,並且給予正確的引導。
有些時候孩子說謊是有意的。比如做錯了事不承認,推卸給別人,故意隱瞞事實等等。對於孩子的「有意說謊」,父母可以採取一些較為委婉的方式,明示或暗示孩子:「我們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然後和孩子一起分析說謊可能導致的結果,告訴孩子誠信的重要性,給孩子機會想辦法來承擔責任。
叄
田亮曾提到過一件事:森碟的弟弟剛出生的時候,家人都圍著弟弟轉,忽略了她。森碟非常不開心,就趴在地上說自己腳疼。
媽媽趕緊放下手頭的事情,問她哪裡疼,又是吹又是揉的。
其實森碟根本就沒事,她只是想試探一下爸爸媽媽是否還愛她,所以才編織了這樣一個謊言。
她確實撒了謊,但是你能說她是一個「品格不好」的孩子嗎?
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孩子撒謊,一定是有原因的。
如果父母不能察覺孩子撒謊背後的原因,便用粗暴的態度來對待孩子,那麼所帶來的傷害將遠超謊言所帶來的危害。
因此,當孩子撒謊時,父母的第一回應至關重要。
如果父母能夠包容和接納孩子撒謊的事實,消除孩子的恐懼,並且耐心引導,告訴孩子怎樣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謊言就會失去滋生的土壤。
其實只是簡單的傾聽和鼓勵孩子說實話,就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主動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