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s

不顧他人白眼!23歲男孩閃婚46歲大媽「被酸吃軟飯」 眾叛親離而今「結婚6年」感情再升溫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觀念也在與時俱進,以前那些我們難以接受的事情現在逐漸被大家接受和認可。

就拿婚戀觀念來說,以前我們很難接受「姐弟戀」,現如今「姐弟戀」比比皆是,大家對此早就習以為常。我們可以接受女方比男方大幾歲,如果女方比男方大10幾歲,甚至幾十歲,這就是「母子戀」,很少有人會看好這樣的戀情。


2016年1月,重慶市民政局接待了一對特別的新人。

男方譚萬平23歲,女方李良友46歲。

親友不支持,朋友不理解,甚至現場許多人向他們投去異樣的目光。

但這又算什麼,擋不住二人勇敢地喜結連理、修成正果。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比較容易接受老夫少妻。

但對於老妻少夫,就沒那麼寬容了。

除了異樣的目光,還常常伴有惡意的猜測,說他「吃軟飯」「戀母情結」....甚至是「詛咒」。

Advertisements

如今,6年過去了,他們過得好嗎?

(左為李良友,右為譚萬平)


1、

1970年,李良友出生於重慶市梁平縣一戶普通人家。

她從小就是一個有主見的人,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Advertisements

1993年,當她與男朋友難分難捨,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時,譚萬平都還沒有出生。

誰又能想到,時光緩緩流淌23年後,緣分會將他們兩個人綁在一起。

畢竟,李良友與當時的男朋友,也是如膠似漆地深愛著,奔著一輩子在一起的目的結婚。


Advertisements

當時,李良友也知道男朋友有許多缺點,但她仍然義無反顧地投身婚姻。

一則,當時畢竟年輕,李良友覺得,愛一個人,就應該愛他的全部;

二則,李良友單純地以為,結婚後,自己能改變對方。

然而,當激情散去,憧憬和現實產生碰撞,小摩擦、小衝突此起彼伏時,兩個人都失望了。

婚後的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李良友樣樣都要親力親為。

再加上自己還有本職工作,操心勞肺的同時,前夫還不買賬。

有了孩子後,兩人之間的矛盾更是不斷升級。

爭爭吵吵十多年之後,他們都累了,李良友想到了離婚。


Advertisements

親戚朋友得知她的想法後,都來勸說她,讓她三思而後行。

有的人說,既然有了孩子,為了孩子著想,也不應該離婚。

有的人得知,她還要爭取孩子的撫養權,就直言不諱地勸她,離了婚的女人本就不好再嫁,更別說帶個拖油瓶了。

但李良友卻認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與其在拉鋸戰中,一家三口都受到傷害,還不如快刀斬亂麻,各自奔赴新生活。



2、

離婚後的李良友,並沒有自怨自艾,反而因為沒有了糟心事,生活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條。

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離婚後,變得懂事了不少,在學習上從不讓李良友操心。

而安置好孩子生活的李良友,也沒有忘記自我成長。

一直以來,她對於再婚與否並沒有想過太多。

在她看來,不管是與人建立家庭,還是自己帶著孩子過,都應該熱愛生活,方不辜負到這人世間走一遭。

Advertisements

為此,在單位裡,她憑藉積極的工作態度,沒過幾年就獲得了副高職稱。

另外,閑暇之餘,她還不忘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讓一個人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李良友外出攝影途中)

十年時間裡,她成為散文協會的會員、攝影家協會的成員,還成為一名騎行愛好者。

她更沒有料到,對騎行的愛好,會讓自己迎來「人生第二春」。

就在李良友獨自撫養孩子長大成人,並將孩子送進大學的這些年,譚萬平正按部就班地生活著。

雖然讀書時成績不怎樣,但憑藉不錯的外型和良好的性格,譚萬平還是很有女孩緣的。

Advertisements

只是,他一直都沒有特別喜歡哪一個女孩子的感覺。

因為沒有考上大學,譚萬平特意學了廚藝,在一家餐廳當廚師。

有空的時候,他也會參加一些騎行活動。

重慶論地理面積,有82402平方千米,已經不算小了。

論人口,有3100多萬人,也不少。

兩個陌生人相識的概率,肯定少之又少。

但架不住李良友與譚萬平都是騎行圈子的人,而騎行圈的人有活動,很多時候都喜歡傾巢出動。

(李良友譚萬平參加騎行活動)

Advertisements


通過朋友介紹,又一起參加過幾次騎行活動後,李良友與譚萬平算是相識了,而且進入共同的騎行群。

作為有著多年騎行經驗的前輩,在譚萬平詢問相關問題時,李良友總是給他很多中肯的建議。

一來二往,兩個人由點頭之交,變成了熟悉的忘年之交。

誰也沒有想到,他們的交情,會因為一場比賽,發生質的變化。



3、

2015年11月5日,重慶萬州舉辦了一場騎行比賽。

李良友和譚萬平都報名參加。

正所謂,緣分,妙不可言。

兩人當時都沒有料到,奇妙的緣分,即將到來。

在比賽過程中,李良友不慎摔跤,導致手臂骨折。

整個人摔在車道上的衝擊力,讓她的手臂和著地的身體部位疼痛異常。

因為實在是摔得有點狠,不確定傷勢如何,李良友躺在地上不敢動彈。

作為體育運動,比賽過程中難免會有人受傷。

所以,場外一般都有醫生候著,準備隨時救治傷員。

因此,當看見有人摔倒之後,參賽人員都當沒看見一樣,仍舊奮勇前進。


可是,當譚萬平看見李良友倒地後,趕緊停車,上前詢問情況。

李良友讓譚萬平不要因為自己而耽誤比賽,可他還是堅持等醫生來檢查後,將李良友送往了醫院。

正是譚萬平的這個舉動,開啟了兩人之間的緣分。

可以說,譚萬平將李良友的傷勢,看得比名次更重要。

也正是這一點,讓李良友體會到了,多年來不曾被人關懷的滋味。

檢查結果顯示,李良友需要住院治療。

兒子遠在外地讀大學,自己獨身多年,長輩已經年邁,根本沒有人能為李良友住院的事情奔波。

一向獨立生活、瀟洒自如的李良友,在意外來臨之時,也顯得孤立無助。

譚萬平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包攬了她住院期間的一切瑣事。

為了幫李良友增加營養,改善口味,譚萬平還時常做可口的飯菜送到醫院,讓一眾病友羨慕不已。


可以說,自從離婚之後,李良友一個人活成了千軍萬馬。

既當爹又當媽不說,家裡的體力活,能自己解決的就自己解決;

不能自己解決的,就花錢請幫工。

雖然也有很多人對她獻殷勤,但因為沒有感覺,她都不為所動。

譚萬平是第一個主動關心她、照顧她,還沒有引起她反感的人。

感動之餘,李良友的心緒有些波動。

但她不確定,譚萬平細心照顧自己的背後,是因為他的善良,還是因為他對一個前輩的尊重。

所以,她沒有流露出任何情緒。

可是,她沒有料到,事情的發展方向,已經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4、

之前,譚萬平只是在騎行方面,與李良友有過交集。

但在李良友住院期間,通過相處,譚萬平對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越是了解,譚萬平就越被李良友為人處世的態度所吸引。

他敬佩她的豁達,認可她周身的正能量,也沉迷於她時常透露出來的睿智和風情萬種。

這是他在其他同齡女孩子身上,從來沒有體會到的。

李良友康復出院後,譚萬平仍舊對她念念不忘。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